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乳山市广润工程有限公司

地址: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广州路52号

电话:0631-6328222

手机:13561890666

传真:0631-6328222

邮件:green_xingzheng@163.com

新闻动态

>>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中心 >

众志成城捧桂冠

发布时间:2017-11-20 点击数:

  乳山市广润工程有限公司


     三年创建,今朝梦圆。

2017年11月14日,值得所有乳山人铭记。这一天,“全国文明城市”这一至高无上的荣誉终于花落乳山。

这是全市56万人民同心同德、共创共建的成果,这是乳山追求城市新高度的胜利,更是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建设现代化幸福乳山的又一重大跨越!

文明奖牌,来之不易。自2015年我市吹响“五城联创”的号角,全市人民就始终在创城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要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工作导向”“致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的持续提升”……在一次次创城调度会和一场场现场办公会中,市领导铿锵有力的话语,为我市的创城工作指明了方向。秉承“创建为了群众,创建依靠群众,创建成果要让群众共享”的创城理念,56万乳山人民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最终以全国排名18位的优异成绩,成功摘取“全国文明城市”桂冠。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核心灵魂——

传递价值观念

标尺常驻心间

精神是行动的指南,没有精神的引领,行动就是一盘散沙,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文明城市创建的灵魂主线和精神力量,这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全民共识。

我市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创建活动,着力在贯穿结合融入、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把核心价值观要求体现到创建工作各个环节,渗透到生产生活各个方面。

广告栏中,是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电子屏上,是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报纸电视里,是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方位、全覆盖、全媒体,是我市对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活动最为贴切的阐释。

1.7万块融入景观的公益广告、每天至少20次以上的媒体刊播、5000余处单位和商户电子屏、10万个购物袋以及系列主题公园(社区),让我市实现了公共场所、建筑围挡、生活小区、窗口单位等17类宣传载体全覆盖,核心价值观遍布城乡每个角落。同时,采取网上网下一起抓的方式,通过实地宣传栏、微信新媒体等方式,传播喜迎十九大和宣传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公益广告2000多次。

我市把核心价值观纳入全市各级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内容和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课程,作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重要内容,融入市民公约和行业规则。重点抓好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导,创作、传唱14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歌,通过主题班会、歌颂比赛和各类媒体推送等形式,让核心价值观唱响校园、入心入脑,还采取“小手拉大手”等形式带动全家成员共同学习。在村居,广泛发动妇女力量,采取广场舞、扇子舞、文艺汇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更多的群众感悟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为推动实践养成,我市大力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专业化、项目化运作志愿服务。注册完成山东省首支未成年人志愿服务团队——乳山市大拇指青少年公益活动中心。整合了8支民间“草根”志愿力量,筹建“乳山市爱心帮困服务中心”,常态化开展“扶危助困”“海上救援”“爱心衣屋”“公共文化设施志愿培训”等8个志愿服务项目。116支文明单位志愿服务队、6万多名注册志愿者和社区义工先后参与“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5万多次,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弱势、困难群体5000余人。

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衡量创城成效的唯一标准,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奉献来落实“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工作导向——

党员干部示范

勇担创城大任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就是为民谋福祉的过程。创城为民,为民创城,既是我市创建文明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市委、市政府向广大市民作出的郑重承诺。

“衡量创城成效的唯一标准,就是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这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全市党员干部孜孜不倦的追求。凌晨四五点,当市民还沉浸在梦香中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已走上街头,巡视创城短板问题,微服私访了解民生需求;周末或节假日,当市民享受阖家之乐时,我市党员干部照样坚守网格小区,辛勤劳动,传递文明,用实际行动展示美德的力量……

为使创建活动更加接地气、更有成效,我市实施“一网双日多平台”的创建模式,用党员干部的敬业奉献增强群众的认同感和参与意识。一网,即创建管理网格化。我市坚持“条块结合、结对共建、共创文明”的原则,将全市划分17个一级网格,由一名市级领导牵头负责,细分121个二级网格,每个网格安排一个责任单位,开展环境整治、宣传教育、关爱帮扶等活动。同时每个一级网格安排物业、环卫、园林、药监、工商等17个职能主管部门责任人,负责第一时间解决网格内民生需求问题。双日,即义务劳动日、文明交通服务日。推行每周五“义务劳动日”创建制度,组织党员干部走进责任网格、扶贫村等场所开展环境整治、秩序规范等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开展文明交通服务日活动,3000多名机关党员干部认领45个交通路口,每天早晚人流高峰期义务担当文明交通引导员,疏导交通秩序。多平台,即搭建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平台。大力推进七项主题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市民培育工程。广泛开展政训、厂训、店训、校训、村训、家训“六训”建设活动。深化文明社区、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不断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群众感知创建成效,成为真正的受益者。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不搞政绩工程、不为面子形象,围绕民生福祉精细做好城市综合治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为民惠民利民

打造幸福基因

整修大街小巷,维修破损设施,清理卫生死角,倡导文明出行……时下的乳山城乡环境,已经今非昔比。这一件件看似简单的小事,连接起来就是一条强大的幸福基因,不断为全市百姓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加码。

创建文明城市,从来就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也不是为了争荣誉、拿奖牌。我市创城,就是要让全市人民感受到创城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文明创建以来,我市始终牢牢抓住“为民、惠民、利民”这一主线,办群众想办的事、办群众身边的事、办群众认可的事,用“民字当头”赢得市民支持,用“以人为本”赢得全民参与。

在这一过程中,我市科学制定规划,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外在颜值,展示城市良好形象,让创建文明城市成为造福百姓的民生工程。

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先后投资30多亿元改造提升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设施,完成了5条主干道、60条非主干道、30条背街小巷路面、路灯、盲道、排水管道的动态维护管理,城区两河及支流河道清淤3.5万立方米。市内商业街区、主要道路、各类公共建筑重点完善了无障碍设施、消防设施。城市危旧房、“城中村”改造和老旧小区整治工作成效明显。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新建了科技馆、博物馆、少年宫、未成年人校外心理健康辅导站等场所。对15个镇街370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0个农村中心社区图书室进行了提升,对601个村的农村书屋、文体小广场进行了整修,发展农村文体辅导员2000多人。先后组织送戏下乡400多场,送电影下乡2万多场,进农村配送图书200多次,流动图书4万多册。

优化城市发展环境。实施了拆除违章建设、改造便民摊点群、治理露天烧烤、“门前三包”红黑榜、“智慧城管”建设等10项城市环境专项整治提升行动,先后改造提升集贸(便民)市场10个,拆除各类违法建设5200多处,清理占道经营、乱堆乱放7000多处,拆除不规范广告牌匾2000多处,清理非法小广告2万多处。

灵活城市管理方式。投资60多万元购置无人机对城市卫生环境进行动态巡查,通过空中360度全区域、无死角的拍摄,让日常巡查难发现的盲区盲点得到了清除。充分运用微信、微博、微视频等新媒体,征集群众意见建议400多条,发布创建信息和宣传视频7000多条。建立由市主要领导和各部门、单位一把手加入的文明城市创建微信群,每天动态发布巡查问题,及时督导责任单位做好整改,实现了问题整改达标率100%。

通过发挥榜样力量、强化规则意识、倡树诚信友善等举措,引导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夯实文明城市创建的价值力量——

提升文明素质

建设德善城市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精神,更是城市挺立的风骨。

老党员邵本道将一生的全部积蓄30.5万元捐给了村党组织;“善小”无偿献血爱心小分队每年定期献血,为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带去生命的希望;普通村民徐本江每月定期上门为老弱病残免费理发……结合“中国好人”学习教育活动,我市持续抓好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榜上人物等道德典型评选表彰,创新开展“鲜花送文明”活动,通过一个个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身边好人感召人、影响人、带动人,形成道德建设人人参与、全民行动的生动局面。全市先后涌现出中国好人9人,山东好人35人,市级以上道德模范和各类好人典型2.2万人。

我市还精心组织实施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要内容的“四德工程”建设,大力培育和弘扬广大市民的善心、善德、善行和善举。组织全市各级各部门开展善行义举四德榜优榜建设活动,推荐入选省级优榜20多个,集中向省善行义举四德榜网上平台上传实体榜756个,上传上榜典型26万多人。

创城工作中,我市建立了“诚信者上红榜、失信者上黑榜”的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由市文明办联合全市19个部门和单位根据法律、法规、政策及行业规范等,制定行业“红黑榜”发布标准。每季度首月的15号前,通过部门网站、报纸、电视台、乳山宣传网、乳山文明网发布红黑名单,同时在全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内设立的诚信平台上连续刊播。目前,已发布7期,共1600多个单位或个人上榜。

道路交通秩序,是一座文明城市的重要指标,也是创城工作的重点。近年来,我市重点实施了“礼让斑马线、规范停车、不车窗抛物、排队上下车”文明出行四项行动,投资700多万元,在人流密集的50个点位安装“礼让斑马线”监控探头,在市区主要道路增设停车位2万多个,非机动车停车位1万多个,施划非机动车标识线28700米,在全市205个公交站点施划“请排队上下车”候车区域和标识。全市1.4万多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601个村1700多名拥有私家车的村两委班子成员张贴了“文明出行、礼让斑马线”标识,礼让斑马线、排队上下车已成为城市文明的新名片。

深入挖掘城市的文化积淀和文化传统,在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基础上,用文化魅力展示城市气质,涵养市民文明素质——

加强文化滋养

增添城市魅力

“上午去马石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胶东育儿所教育基地接受红色革命教育,下午游览垛山,欣赏生态美景,一天下来很充实。”日前,市民于吉亮告诉记者,红色革命旅游很有教育意义,他特意安排一天时间,带孩子感受家乡的红色文化。

围绕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我市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大力弘扬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通过加强城市软环境建设,用文化力量滋养市民的文明素质。

我市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近年来,为了留存红色记忆,我市先后重点修缮建设了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和胶东育儿所教育基地,将红色文化打造成醒目的名片。今年,我市对2处教育基地沿线的46个村连片整治,重点对下石硼、东尚山、井乔家、青山等4个村庄进行“红色改造”,聘请专家对连片村的资源进行规划、整合,将红色文化、风土民俗融入青山绿水,打造一批饱含红色文化内涵的美丽乡村,规划一条环形红色旅游路线。

为了避免红色历史在史料上、展馆内“沉睡”,近年来,我市通过创作影视文学作品、组织红色书画联展、图片展、红色主题歌曲征集、红歌比赛等多种形式,让红色文化走进群众生活中。编排的大型现代吕剧《乳娘》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获评山东省“五个一”文艺精品工程奖、泰山文艺奖,入选山东省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优秀展演剧目。根据乳娘事迹拍摄的专题片《红色的爱之革命摇篮》,获得中组部一等奖。

与此同时,我市还充分发挥乡贤名人引领作用,做好历史文化名镇和传统村落民居保护,培育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乡贤文化,通过建设节日民俗馆、村史馆、乡史馆,引导人们见贤思齐、爱乡爱国。依托道德讲堂,加大传统文化和文化名人刘勃、八卦掌传人宫宝田、清官宫树德和宫炳炎等历史名人宣传力度,增加群众对历史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着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深化乡村文明行动,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让城乡居民共享文明创建发展成果——

城乡统筹发展

共创共建共享

“这条河长年累月淤积了厚厚的一层泥,今年村里组织人员集中清理,石头的青苔都被村民拿刷子一点点蹭干净了……”说起“美丽乡村”带来的变化,诸往镇下石硼村村民们言语中透露出兴奋。如今,平坦的水泥路、崭新的路灯、规整的绿化带,已成为美丽乡村的“标配”。

在创城过程中,我市按照“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运作模式,以清理存量垃圾、卫生死角、管护盲区为重点,开展垃圾大清运、环境大改善、面貌大变样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组建环卫“巡查员、管理员、保洁员”三支队伍,工资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先后投入近亿元,新增农村垃圾桶3万多个,清运存量垃圾总量达70多万吨,农村1934名保洁员实现了统一管理、统一考核、统一着装上岗,在山东省率先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

衡量乡村的文明水平,不仅要看硬件设施,更要看村民素质、文明风尚、精神状态。近年来,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我市持续推进移风易俗行动。全市601个村(居)全部建立了组织规范、运转有效的红白理事会,通过宣传委员登讲台、妇女代表进庭院、专业讲师下基层、志愿服务进村庄、包村干部入户走访、建立移风易俗宣传栏等方式,积极推行喜事新办、厚养薄葬、丧事简办等移风易俗文明风尚,群众满意率达到90%以上。我市还连续三年组织开展百姓宣讲团和“新农村新生活”教育培训活动500多场,培训农民10万多人次。组织开展文明单位助力精准扶贫志愿服务活动,深度打造“善行乡村 爱惠乡亲”精准扶贫直通车品牌志愿服务项目,通过建立“菜单式”扶贫,为1000多名贫困户上门提供技术培训、线路检修、理发等志愿服务活动。

城市文明创建,是一场永不停止的幸福接力,一个永无止境的提升过程。荣誉面前不能骄傲,成功面前不能自满。只有善作善成、持之以恒,文明的引擎才不会熄火,我们弘扬城市文明的步子才能迈得更稳、更实。文明永远在路上,让我们始终充满热情和激情,提振城市精气神,把仁爱乳山的文明之花浇灌得更加绚丽多彩!


[ 乳山市广润工程有限公司创业于2004年,主要从事土木建筑、水电暖安装、园林绿化、钢结构工程、公路工程施工、房产测绘、地籍测绘等 ]

上一篇: 乳山第二中学举行“辞海拾萃·演绎中华”演讲比赛

下一篇: 乳山徐家镇:扎实推进违建治理见实效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6 乳山市广润工程有限公司 电话:0631-6328222

地址: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广州路52号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6012101号